第225章 廷议,夺帅!(1 / 1)
三日后。
咸阳正宫。
满朝文武皆手握玉圭,列于廷前。
秦始皇端坐于上,环视廷臣。
昨日已正式任命赵婴为中车府令,而赵高则是三族被迁至邯郸。昨天迁走的时候,整个咸阳都因此轰动。在公孙口卖力宣传下,也是顺利控制住了舆论。
秦国有贪官污吏,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反贼。赵高这大老虎被扳倒,不知多少人大做文章。还说秦始皇是过河拆墙,不顾君臣之情。赵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辛辛苦苦扶持皇帝这么多年,结果到最后什么都没捞到。三族被迁至邯郸,且三代不能为官,家产也全都被没收充公。
说白点,他们只是单纯喜欢唱反调。总能精准把握住相反面,然后大肆鼓吹宣扬。他们说的看似有道理,可却单单只说对他们有利的点。
赵高自己干了缺德事,秦始皇依律惩治有何问题?更别说秦始皇算是给面子的了,只杀了赵擎,像赵高三族都能活着,这已是极其难得的法外开恩。要不是他有宗族身份傍身再加上多年辛劳,只怕坟头草都快有三丈高。
当初赵高被判死刑,然后秦始皇破格赦免,结果一大票人抨击。还说他偏私,视秦律如无物。昔日公子驷犯律,商君也没直接额外赦免,而是选择惩罚公子驷的太傅,还把人鼻子给割了。
总之这票人总能找出理由来,不唱反调他们就浑身难受。秦始皇都没往心里去,他要因为这些人烦心的话,估摸着早就被气嗝屁了。他现在就是秦国的天,坐在至高无上的宝座,何必搭理这票人?
“朕昨夜收到北地的加急军报。”秦始皇抬起手中竹简,淡淡道:“此为上将军蒙恬亲笔所书,交由朕来决策。朕昨晚已大概看过,便问问诸位之意见。”
“其一,推迟北伐时间,改定为冬末北进。寒冬腊月虽也不错,却也有其不利之处。若再等三个月,或许会更为顺利。诸位以为如何?”
这要求并不算过分,李斯当即便站了出来。“臣以为可行,便是再等三个月也无妨。这段时间还能继续操练锐骑,补充兵器甲胄。待冬末出兵,对吾秦更有利。”
“臣附议!”
“臣附议。”
一大票文臣纷纷站出来作揖支持。
其实这事先前也曾商议过,只是屠睢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,再加上秦始皇也确实着急。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,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秦国开辟出个万世基业来。周遭的敌人,他一个都不会放过。
别说三个月,就是三天他都不想等!
冯去疾手握玉圭自旁走出,“臣以为现今的确不宜出兵。今年冬季远比往常更为寒冷,纵然我老秦人铁骨铮铮不惧严寒,可那马匹也未必能受得了。若推迟三个月,就如左丞相所言,对吾大秦更为有利。”
能让左右丞相都支持,这可是相当难得。
冯去疾走至旁边,继续道:“每年冬季过后,匈奴与其豢养的牲畜都会因饥乏力。而吾等则不同,大军驻守北地,三个月能好好养精蓄。待至寒冬出军,敌弱我强,于北伐自然是更为有利!”
“那就再推迟三个月!”
秦始皇办事效率素来高的很,既然都没人反对,就先直接定下来。等三个月的时间,他并不在意。况且,他知道蒙恬为何提出要再等三个月。
“另外经过商议后,护军都尉帐下中护军献奇策。此策凶险至极,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。若能得手,我北地边陲则再无匈奴之虑!”
秦始皇环视廷下,注意着群臣的表情。昨晚看到竹简后,他是整整一宿没睡。他也在思索着此策是否可行,毕竟机会极其难得。若是真能做到,这绝对是封侯的奇功!
封狼居胥,饮马翰海!
这就是卓草亲笔所提的八个字。
仅仅只是这八个字,便足以说明一切。
关于这事屠睢是极其赞成的,但蒙恬持保留意见。他始终觉得此事急不来,等夺回河套之地后完全能徐徐图之,再等个几年也能摆平匈奴乃至其余胡虏。冒险派八千锐骑北进千余里,这实在是太过凶险。
对于此事,秦始皇心中其实也在衡量还未做出定夺。正好趁着满朝文武都在,也听听他们有何看法。
“据书所言,将由上将军领兵与匈奴主力对峙。趁着匈奴后方空虚,再派人率八千锐骑北进千余里,而后直奔头曼城。此策若能行,则可永绝后患,诸位以为如何?”
李斯脸色顿时变了变。
现在他才算明白,原来推迟北伐是为这事。派遣八千锐骑长途奔袭千余里,谈何容易?若是在寒冬腊月里头急行军,可能不用遇到匈奴就得全军覆没。
“臣以为不可!”李斯踱步走出,“北进千余里,实乃凶险至极。若是遭逢大雪封困匈奴围剿,区区八千锐骑又能如何?列位应当都知道,这锐骑几乎是我秦倾举国之力而成!马匹兵器甲胄,皆是最顶尖的。风险与收益,根本不对等,臣以为万万不可!”
别看他嘴上说的漂亮,实际上还有别的考虑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要是这支锐骑真能大破头曼城活捉匈奴单于,那蒙氏便能凭此爵位一跃成为秦国最顶尖的军门。
现在蒙氏地位是高,蒙恬与蒙毅一武一文堪称勋贵豪门。可惜,蒙氏与最顶尖的还是差了些许。因为蒙氏未有侯爵,不说彻侯哪怕是次一级的伦侯都没有。可这次要真让蒙恬大获全胜,蒙恬必然能凭此功封侯,他李斯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事发生?
李斯不答应,蒙毅可不惯着他。
好不容易有机会捞军功,怎能不答应?
扩大战果,封侯也能更有把握!
“臣以为此策可行!”蒙毅来至中间,抬手作揖道:“上将军择冬末出兵,正是考虑到寒冬时节对长途跋涉不利。匈奴胡虏多次南下,袭扰我大秦边陲。即便夺回河南之地,也不能永绝后患。不出几年时间,匈奴就会卷土重来,再对河南之地下手!”
“臣附议!”
“臣附议。”
“虽说此策凶险至极,可若能成功,则可保北地边陲数十年的太平。臣以为应当试试,但要挑选合适的人选领兵!”
冯去疾倒是无所谓,站出来抬手支持。冯氏在朝中地位相当稳固,平时与蒙氏私交也算不错。冯毋择与冯劫都是爵至伦侯,且官职不低。蒙氏就算崛起,那也威胁不到他们。
“绝对不行!”
“长途奔袭千余里,谁能担保不会出事?”
“夺回河南之地已足够,何必要冒险?”
“八千锐骑若是损兵折将,对吾秦不利!”
“冒些风险算什么?只要能赢就行!”
“畏首畏尾担惊受怕,还打什么仗?”
“此策若能成,足以令匈奴胡虏再无翻身之地!”
刹那间,秦廷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。
你反驳我,我就反驳你的反驳。
就连博士阵营也不都是穿一条裤子的,有的支持有的反对,就差直接打起来。双方之间是互不退让,总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。
望着他们争论不休,秦始皇当即拍了下台案,“够了!”
“陛下息怒!”
这事其实秦始皇自己也在摇摆,心里头暂时还没个准数。今日提出主要也是想听听他们有何看法,没想到互不退让,说了也等于白说。
“此事就这么定下!”
“陛下!”
“朕心意已决,勿要再提。”
秦始皇挥袖将此事定下。
他是皇帝,他自然是想着战果越丰厚越好。而且他一直都有意提拔蒙氏,既然有此机会他也不会拒绝。但机会给了蒙恬,就看他是否中用了。
“另外,诸位以为谁更适合率军北进?上将军给朕举荐了两位任选,分别是裨将军屠睢与中护军韩信。”
“韩信?”
“他是何许人也?”
“似乎从未听过此人名号。”
“裨将军屠睢曾与南郡操练楼船之士,更有伐楚之功。不论兵法谋略,皆是上上之选。精通骑射,诸多兵器也能施展。那韩信何德何能,有何资格与裨将军争?!”
屠睢在朝中也算有些人脉,更何况压根就没几人听过韩信的名号。谁都知道北进千余里意味着什么,绝对是危险与机遇并存。不挑选个合适的统帅,那就是看着八千铁骨铮铮的大秦锐骑去送死!
“韩信乃泗水郡淮阴人士。”内史腾站了出来,拱手道:“其本为庶民,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。不通秦律,便未被推选为官吏。又无经商谋生之道,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。后受友人接济,来至泾阳,阴差阳错成为左庶长卓君的门客,如今担任中护军。”
秦腾本身就经常与他们来往,再加上负责治理京畿,关于韩信的户籍资料他这都有。他这么一说后,更多的人皆是露出鄙夷之色。
说白点就是没啥能耐,靠着走后门当了个中护军?就这种人,有什么资格与屠睢争带兵之权?要把锐骑交给韩信,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!
“臣以为交予屠睢更为合适!”
“附议!”
“附议!”
“附议!”
“率军北进千余里,必是凶险至极。若是不懂兵法谋略,只怕是带着他们送死。裨将军从军多年,经历大小战事上百起。这韩信不过仰仗护军都尉方能谋的一官半职,焉有资格领兵?”
放眼望去,愣是没人支持。
要说卓草率军奔袭,他们还会信服。毕竟这位天赐奇才带给他们太多的惊喜,连带着马镫马鞍也都是出自他手,没准就能出现奇迹。可韩信算什么,不过只是无名小卒而已,谁会信任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?
“上卿以为如何?”
蒙毅左顾右盼,他一直没说话就是知道秦始皇肯定会找他。如此简单的事,秦始皇却要拿出来说,就足以证明秦始皇心里有想法。他们与韩信也算有些交情,他也记得这位喜好直钩钓鱼的青年。
能力倒是没亲眼看过,但扶苏曾多次赞扬韩信。说他是精通兵法谋略,自幼研习兵书,各种经典战例是信手拈来,分析起来头头是道。韩信自身武艺也不俗,也是精通骑射,与扶苏都能过招。
先前打过几次交道,也知道韩信志向极高,不会甘心居于泾阳。蒙毅用脚趾都能想得到,韩信肯定是卓草举荐的,要不然他连提名竞争的资格都没有。
“这韩信,想来是护军都尉举荐的?”
“的确。”
“臣以为能试试!”
“荒谬!”
“就是那卓草举荐的又能如何?这可是八千精锐,八千条人命!就这么交给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手里?若是出了事,不知上卿能否担待得起?!”
“臣附议!”
“八千精锐非同小可,怎能交给这么个人?”
这次左右丞相全都站了出来支持,秦廷上下除开蒙毅外就没人支持的。就算对韩信有所了解的秦腾,同样也不看好。他本身就打过仗,深知带兵打仗有多不容易。寻常作战那也就罢了,可这次是深入漠北千余里,危险重重!
这是打仗不是过家家,谁敢担责?
“禀上,臣有一策!”蒙毅没辙了,只得拱手道:“臣以为将帅之位自古是有能者居之。护军都尉既然举荐韩信,想来是有其用意。可韩信并无军功资历,若是贸然领兵,只怕麾下什伍也不会服气。”
“上卿说的也有些道理。”
“论能力,屠睢也远胜那愣头青!”
“非也非也。”蒙毅淡淡挥手,“既是论领兵打仗,那就不如让他们二人较量一番。”
“如何较量?”
“臣不知。”
“上卿不知,说来作甚?!”
“臣弹劾上卿肆意妄言,愚弄廷臣!”
……
一大票博士纷纷站出来表态弹劾,趁着现在这功夫肯定得刷波存在感。蒙毅平时事情做的干净漂亮,想找他错都找不到。好不容易逮到机会,自然是要往死里喷。
“诸位先莫着急弹劾,且听老夫辩解。”蒙毅无奈看着他们,苦笑道:“如何较量,吾等说破大天也无用。倒不如告知回去,由他们自行定夺。反正还有三月时间,根本不必着急。”
“说的是。”
“上卿此言有理。”
“方才是谁要弹劾上卿的?”
“上卿牛批!”
……
秦始皇抬手示意,刹那间群臣是寂静无声。蒙毅不愧是他的左膀右臂,想的法子倒是不错。究竟谁更适合担任主帅,就交由他们自行比试定夺。要想夺帅,没点真才实学可不行。他们到时候只需知道结果,一切就都能解决。
“治粟内史。”
“臣在。”
王戊踱步走出。
“即刻筹备粮草,征调刑徒民夫送至北地郡!”
“唯!”
“郎中令。”
“臣在。”
冯毋择手握玉圭,作揖行礼。
“拟诏,通传于北地大营!”
“唯!”
类似于诏书这些事,都是郎中令的活。主要还掌管殿中议论、宾赞、受奏、宫廷宿卫之事。
“既是推迟三个月,那就再敦促上将军操练士卒。这锐骑大军组建不久,许多人只怕还未磨合好,便趁此机会好好磨练。究竟能发挥出何等能力,就看此次北伐!”
“大秦万年!”
“陛下万年!”
群臣作揖,各自告退离去。
不过,蒙毅三人却是都留了下来。李斯与秦腾都去过泾阳,也知道内幕。他们会留下,自然也都是秦始皇的用意。
“方才群臣皆在,朕有些话不方便说。那韩信朕有些印象,先前可是颇为落魄,后续倒也有些能耐。若是旁人举荐,朕绝不会考虑。可偏偏是卓草,朕……”
“臣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李斯无奈道:“卓草不拘泥于礼法,总有各种奇思妙想。他麾下招揽的,同样都是能人异士。像是公输传人,也是效力于他。那些个吾等瞧不上的人,在他手里也总能变废为宝。比如说方士侯生,听说现在开始撰写医书,好像叫什么《秦草》?”
“对,扶苏也是变废为宝了。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这得亏扶苏不在,不然非得被气吐血。
任谁被自己亲爹这么说,都不会高兴。
“卓草也是足智多谋,自与他接触来,他从来不去做没把握的事。就像昔日谷口大疫,老夫也觉得他会丧命,却没想到他竟能起死回生,还化解了瘟疫!他既然举荐韩信为将,想来是有他的用意。”
“举荐归举荐,军中只认可强者。特别是对于主帅而言,若无足够的能耐,根本不会有人服他。想要带兵,谈何容易?”
秦腾始终不看好韩信,毕竟这小子太年轻。至于卓草,他终究也是人,是人就肯定会出错。因为自负而看走了眼,那可太正常了。
“他想夺帅,令韩信有一展所长的机会,那就给他这机会。就让韩信与屠睢比试,谁能更胜一筹就交由其领兵。朕不光要夺回河套之地,更要生擒那匈奴单于!朕要让世人知道,灭六国只是开始,朕的雄心伟略远不止如此!”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_wap.
第225章 廷议,夺帅!